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摘要: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 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 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它食品工业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 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生理因 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 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

关键词:奶牛、产奶量、品种、泌乳期、乳脂肪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 于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主要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其饲养数量 超过总头数的一半,牧区饲养数量次之,为保证大中城市鲜奶供应,在城市郊区也有较大数 量的饲养。大中城市郊区牛场均为全舍饲,其成年母牛群生产水平较高,平均年单产 7000 千克左右, 高产牛群年产奶超过 8000 千克。 农区奶牛场中北方地区产奶水平平均 5000~6000 千克,南方地区仅有 4000~5000 千克。而目前美国奶牛全国单产平均 8000 千克左右,在中 型场平均单产 10000 千克以上,最低也有 7000 千克。相比而言,现阶段我国奶牛的产奶性能 较低,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 来可分为 3 大因素。

1 遗传因素 1.1 品种 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 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着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 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 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表 1) 。 表 1 主要乳用品种的产奶量和奶成分 品 种 荷斯坦牛 娟姗牛 爱尔夏牛 瑞士褐牛 更赛牛 产奶量(千 克) 乳脂肪(%) 3.7 4.9 3.9 4.0 4.6 非脂固形 物(%) 8.5 9.2 8.5 9.0 9.0 乳蛋白质 (%) 3.1 3.8 3.3 3.5 3.6 乳糖(%) 4.6 4.7 4.6 4.8 4.8 灰分(%) 0.73 0.77 0.72 0.72 0.75 6906 4489 5256 5814 4720 1.2 个体 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 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如黑白花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 3000~1200 千克之 间,乳脂率从 2.6%~6.0%,一般来说,体重大的个体其绝对产奶量比体重小的 要高。通常情况下,体重在 550~650 千克为宜。此外,个体高矮、体重、采食特 性,性格等对个体的泌乳性都能产生影响。如荷斯坦牛,低产者仅 3000 千克左右,最 高者可达 30833 千克,乳脂率也可为 2.6%至 6%不等。

2 生理因素 2.1 年龄与胎次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 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 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 70~80%;而老年母牛,7~8 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 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10 岁以后,由于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又逐渐下降。但饲养良好, 体质健壮的母牛,年龄到 13-14 岁时,仍然维持较高的泌乳水平,相反,饲养不良,体质衰 弱的母牛, 7-8岁以后, 产奶量就开始逐渐下降。 中国荷斯坦牛 5~6 胎产奶量最高 (表 2) 。 表 2 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年龄)泌乳量变化情况 胎次 1 2 3 4 5 6 7 8 9 产奶量(千克) 3710 4410 4928 5360 5568 5458 5390 5284 5022 最高胎次为 100% 66.6 79.2 88.5 96.3 100 98.0 96.8 94.9 90.2 2.2 初次产犊年龄与产犊间隔 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 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 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 迟了经济回收时间, 并影响终生产奶量。 初次产犊适宜的年龄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饲料 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体重达成年母牛的 70%时,即可配种。中国荷斯坦牛在合 理的饲养条件下,13~16 月龄体重达 360 千克(北方为 380 千克)以上进行配种,第一次产 犊年龄为 22~25 月龄。产犊间隔指连续 2 次产犊之间的间隔天数。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 365 天,即每年产奶 305 天,干奶 60 天,1 年 1 胎。 2.3 泌乳期 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 后 20~30 天,高产牛在产后 40~50 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 20~60 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 能而异。高产牛一般每月下降幅度为 4~6%,低产牛达 9~10%。刚开始下降速度比较缓慢, 但到了妊娠 5 个月后,由于胎儿的迅速发育,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分泌加强,抑制了脑垂体 分泌催乳激素,因此产奶量迅速下降。在同一牛群中,虽然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但因个体的 遗传素质有差异,所以,泌乳曲线也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高度稳定型,其逐月泌乳量的 下降速率平均维持在6%以内,这类个体具有优异的育种价值;第二类是比较平稳型,其逐 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为6%-7%,这类个体在牛群中较为常见,全泌乳期产乳量高。因此, 可以选入育种核心群。第三类是急剧下降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在8%以上,这 类个体产乳量低,泌乳期短不宜留做种用。不同的泌乳时期,乳中含脂率也有变化。初乳期 内的乳脂率很高,几乎超过常乳的一倍。第2-8周,乳脂率最低。第3个泌乳月开始,乳 脂率又逐渐上升。 总之,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 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 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 2.4 体格 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 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 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根据国内外经验,荷斯坦 牛体重以 650~700 千克较为适宜。 2.5 疾病 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如:患乳腺炎时, 乳糖、酪蛋白、钾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降低,而钠、氯、乳清蛋白含量增加(表 3) 。乳成分 的变化幅度与患病轻重和患病时间长短以及奶牛的体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乳脂 -2.1 -2.6 -5.4 -10.8 非脂乳固体 -0.2 -1.3 -3.7 -6.5 乳糖 -1.3 -3.2 -8.44 -16.3 乳蛋白 -0.30 -0.30 1.44 6.19 氯浓度 -4.0 12.0 -32.0 61.5 乳清蛋白 0.84 2.76 5.29 10.83 2.6 干乳期。 乳牛完成一个泌乳期的产乳之后,需予以干乳,使乳腺组织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使母 牛体内储蓄必要的营养物质,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好准备。母牛干乳期一般为 50-60 天,其长 短,应根据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决定。5岁以上的母牛,干乳期为 40-60 天,其营养条件能 得到保证,对下胎产乳量影响较小。 2.7 发情与妊娠。 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其下降幅度约为 10% -12%。在此期间,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 响极微,从妊娠第5个月开始,由于胎盘分泌动情素和助孕素对泌乳起了抑制作用,泌乳量 显着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

3 环境因素 3.1 饲养与管理 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 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 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 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 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 根据遗传学家研究, 产奶量的遗传力为 0.25~0.30。 即产奶量仅 25%~30%受遗传影响, 而有 70%~75%是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饲 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全年的产奶量可提高 20%~60%,甚至更多。在饲养管理中,影响最 大的是日粮的营养价值、饲料的种类与品质、贮藏加工以及饲喂技术等。营养水平不足,将 严重影响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管理条件也十分重要,在炎热、潮湿条件下,会破坏奶牛 机体的代谢过程,产奶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此外,加强奶牛运动、充足饮水,均能促进新 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同时,牛奶中的成分含量也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如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瘤胃 发酵丙酸增加,乙酸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料比例,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将 影响乳蛋白含量(表 4) 。此外,日粮能量较低时,非脂固形物也下降。 表 4 饲料因素对乳脂和乳蛋白率的影响 因 最大进食量 增加精料饲喂次数 日粮能量不足 非结构性碳 水化合物 含量高 ( > 45%) 素 乳脂率 增加 增加 0.2%~0.3% 很少影响 降低 1%或更多 增加 明显增加 降低 1%或更多 降低 1%或更多 无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不一定 乳蛋白率 增加 0.2~0.3% 可能会轻微增加 降低 0.1%~0.4% 增加 0.1~0.2% 维持正常水平 降低 0.1%~0.4% 增加 0.2~0.3% 增加 0.2~0.3%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会降低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降低 0.1%~0.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正 常(25%~45%) 高纤维日粮 低纤维日粮(中性洗涤纤维< 26%) 粗饲料切短 日粮粗蛋白含量高 日粮粗蛋白含量低 过瘤胃蛋白占日粮粗蛋白的 33%~40% 添加脂肪 3.2 挤乳与乳房按摩。 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 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正确的挤乳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挤乳技术熟练,适当增加挤乳次数,能提高产乳量。一般,一昼夜产乳量在 15 千克以下的乳 牛,可采用 2 次挤乳。15 千克以上的乳牛,特别是高产乳牛,则应采用 3 次挤乳。挤乳前用 热水擦洗乳房和按摩乳房,能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 3.3 产犊季节和外界气温 奶牛比较适宜的气温为 10~16℃,当气温达 26.7℃,奶牛呼吸、脉搏次数增加,采食量 减少,进而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为了保持牛体健康,提高 产奶量,夏季对奶牛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调整产犊季节,尽量使奶牛产犊避开 6~8 月份酷暑季节。黑白花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 0℃~10℃,最适宜的气温是 10℃~16℃,外 界气温升高到 40.5℃时,呼吸频率加快 5 倍,且采食停止,产乳量显着下降。因此,夏季时 乳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相对而言,乳牛怕热不怕冷,黑白花牛在外界气温 13℃~ 20℃时,产乳量才开始下降,只要冬季保证供应足够的青贮料和多汁料,多喂些蛋白质饲料, 一般对产乳量不会与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洪亮.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常用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 (06) . [2] 刘瑞军,雷冬至,金曙光. CNCPS 优化日粮对奶牛泌乳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011, (01) . [3] 李胜利,周鑫宇,刘玉满,黄文明,都文,曹志军,杨敦启. 2010 年中国奶业回顾与展望[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02) . [4] 魏秋玉,高献周;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 年 09 期 [5] 尚文博;;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J];畜牧兽医杂志;2007 年 02 期

作者:伊曼古丽.乃吉乌拉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2070

(0)
郭 遠郭 遠
上一篇 2014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14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 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

    (《中国动物保健》周盼伊)2018年12月1日-2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开。 会上,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做了题为《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的报告。 PED主要影响小猪,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EDV防控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入手,其防控难点在于病毒分离困难…

    2018年12月2日
  • 西班牙非洲猪瘟根除计划的经验与借鉴

    在根除非洲猪瘟的过程中,西班牙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动物健康监测中心被OIE认定为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成为OIE认可的3个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之一。虽然非洲猪瘟无疫苗可用,但西班牙借助及时准确的诊断检测和严格有效的封锁扑杀等措施,在根除计划颁布后的10年内即根除该病,成为该病根除历史上的佳话。本文整理了西班牙非洲猪瘟的历史资料及根除计…

    2018年9月29日
  • 重要报告!陈化兰院士组报道家禽疫苗免疫有效阻断H7N9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的感染

    Credit to Hualan Chen’s lab 2013年出现的H7N9病毒在鸡体内复制并在鸡群传播,但并不引起鸡发病,被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些病毒感染人后,可在人体复制过程中获得关键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从而引起人发病和死亡。H7N9流感病毒自2013年在中国出现后,目前已引起5波人的疫情,共致1567人感染(统计时间段为20…

    2018年9月28日
  • 哈兽研:发现冠状病毒TGEV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IRE1α通路逃逸天然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近日,哈兽研冯力研究员领衔的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逃逸干扰素抗病毒效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这是在今年7月17日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内质网应激(ER stress)调控TGEV感染的研究基础上又取得的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ronavirus TGEV Evades the Type I Interf…

    2018年9月12日
  • 应用纳米管技术进行禽流感病毒早期检测 成果即将商业化

    应用纳米技术对禽流感病毒的早期检测将会很快从研究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纳米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过滤器的角色,捕获禽流感病毒,从而在不依赖抗体的前提下快速确认禽流感病毒。在今年11月5-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举行的家禽技术峰会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授Mauricio Terrones博士将会分享这一研究成果。 这项正在…

    2018年9月11日
  • 全新受体被发现!哈兽研在狂犬病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研究团队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subtype 2,mGluR2)为RABV入侵神经细胞的全新受体,相关研究在病原学权威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病原体》(P…

    2018年7月27日
  • 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公布

    本网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山丹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公布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据悉,相关技术已经确定技术集成单位和试验示范单位,目前已进入技术集成熟化与示范展示阶段。 据了解,十项技术分别为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

    科技 2018年7月23日
  • 购买禽药的10点注意

    目前,农村地区的兽药市场还不是很规范,禽药来源比较复杂,养殖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用上假药、劣质药、过期药或淘汰药。因此,养殖户在购买、使用和保存兽药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为了增长养殖户对兽药的维权知识,保护广大养殖者的利益,购买禽药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把关。  购买禽药的10点注意事项 1、要到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门市购买兽药,要尽量远离价格特低…

    2018年4月9日
  • 普莱柯最大的秘密-持续的创新力

    “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普莱柯过去发展是成功的,那么这成功便源于我们把创新做得更彻底、更持久”——普莱柯董事长张许科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的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柯),是近年兽药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企业之一。 普莱柯拥有一堆亮眼的头衔,除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专题】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的恶性淋巴肿瘤疾病。病鸡干燥羽毛中马立克病毒的感染性,室温中可保持8个月,4℃中可保持7年。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普通化学消毒剂在10分钟内就可将其灭活。存在于鸡舍内的羽囊,皮屑中的MDV及垫料,粪便,尘埃中的MDV,室温下可保持其感染力至少4-6个月。 1、血清型: 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

    2018年2月6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