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外来种猪为“良种猪”祸国殃民

随着“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华民族在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资源(如文言文、繁体字、国学经典等)的同时,也丧失了许多传统的物质资源。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史无前例的破坏,更让中华民族几乎失去了赖以信仰的文化基础,几乎失去了自身民族的精神印记。通过一些所谓“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鼓噪,崇洋媚外的奴性心态在满足了部分人的口舌之快的同时,也让民族性的根基开始动摇。“良种猪”的概念便随着这些运动自然而然地产生了。[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延续,为满足居民的肉食需求,我国引进了很多快速生长的外来猪种,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如品种改良站、繁改站、畜牧技术推广站等来专门从事这些外来种猪的推广。

这种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物质需求,引进快速生长的外来种猪本来无可厚非,但越来越多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却让国人颜面扫地,过度看重经济学指标也最终刺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大副作用就是使中华民族失去了高尚的信仰和基本的道德观。邓小平曾谆谆告诫,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

现代社会中“良种猪”其实并不是优良种猪的缩写,而是特指那些来自国外的猪,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汉普夏猪等,而土生土长的品种一律被称为地方猪种,如果本地品种被外来猪种导入部分基因,则一律称为“土杂猪”。无论是地方猪种,还是土杂猪,都成了所谓“良种猪”的对立面,即“劣种猪”,民族的劣根性和民族虚无主义从此暴露无遗。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有关部门最近甚至还成立了生猪产业体系,从本质上来看,该体系的最重要作用便是为外来种猪摇旗呐喊。

将外来种猪看着是“良种猪”,主要基于如下的考虑:

1. 用饲料报酬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现代猪营养学研究中,饲料报酬是一个被广泛滥用的指标,成了评价饲料配方的唯一所谓“科学”依据,饲料的优胜劣汰完全依靠饲料报酬来定夺。而在现代种猪的选育种工作中,饲料报酬也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指标,其加权系数一直遥遥领先其他指标的加权。

2. 用生长速度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种猪测定体系中,猪的生长速度也一直被过度追捧,仿佛生长快的猪就是优良种猪,生长慢的猪理应被淘汰而失去其种用价值。由于过度看重猪的生产性能,猪的健康性能被远远抛于脑后,猪肉的食品安全危机便浮出水面。

3. 用产仔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满足了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之后,猪的产仔率又成了另外一个的重要指标。中国的许多重要地方猪种产仔率一直高居世界种猪的产仔率之首,外来的众多猪种中都含有来自中国猪种的高产基因,但中国地方猪种由于不具备前述饲料报酬高和生长速度快两项特点反而被淘汰出局。

4. 用瘦肉率衡量猪种的优劣。在种猪测定工作中,测定猪的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也成了重要的测定手段和基本的测定技术,甚至已经动用了B超技术。由此可见,瘦肉率指标在所谓“良种猪”的定义中也是举足轻重的。这种过度强调动物瘦肉率的做法让畜牧学的科研内涵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受西方文化思维的影响,被披上“科学”外衣的技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的教学体系,更被一些对西方“科学”顶礼膜拜的学者和管理者的近乎声嘶力竭地推广,上述几个指标俨然成了中国当代养猪业的黄金标准。

 

中华文化虽然遭受了几次浩劫,但文化之根坚强地存在着,尤其在民间依然植根很深,中国人的味觉并没有被西化。媚外的这些学者和管理者们似乎忘了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猪”。不难发现,外来猪种进入中国后植根于薄弱的外来文化,其命运依然堪忧。

而从东方文化的本源来看,优良的猪种被忽略的品性似乎还应该包括:

1. 肉质。一个哲人讲过:只有文化不灭,才能中华永存。中国人是讲究“味道”的民族。现代养猪业中饲养的多元杂交体系完全违背了中国人对“味道”的追求,那种吃了猪肉好像吃了“木柴块”的感受让中国人对猪肉的感觉渐行渐远。对于中国人来说,肉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指标,而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基石。

长期的肉质监测发现,无论如何改良,这些所谓“良种猪”的肉色、大理石纹均不能到达理想状态,肉质表现也越来越差。

2. 环境适应性。猪种的优劣,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猪群的自然适应性。适应环境的猪种就是好的猪种,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自然的适应,而不是通过过度人工改造的适应。空调系统、水帘降温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用于现代养猪业就是一种违背自然的大逆不道的行为,遭受自然惩罚的命运最终会到来。

2012年国务院下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设定了2020年猪病发生率下降到5%的目标。若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和惯用做法,实现此目标简直是痴人说梦。

3. 粗饲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本来就很严峻。如果继续采用西方的玉米-豆粕型的饲料类型,粮食危机迟早会危害国家安全,事关民族安危。耐粗饲的猪种也应该成为中国饲养种猪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受西方思维毒害之深,部分学者和管理者用“科学”作为借口不遗余力地推广玉米-豆粕型的饲养方式,却给其他的饲养方式强加了众多的罪名。

在过去,农村用潲水及剩饭剩菜饲养猪,解决了中国人的部分肉食供应问题,潲水以及剩饭剩菜饲养的猪为中国人的营养供应立下了汗马之功。请问潲水及剩饭剩菜养猪何罪之有?难道剩饭剩菜的质量远比不上西方的莱克多巴胺、抗生素和重金属?

4. 适度规模 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企业追求养猪的规模效应,往往给环境带来了众多压力。为了迎合环保部门的技术指标,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在各种养殖场内比比皆是,沼气技术、水泡粪技术和干清粪技术粉墨登场,但最终给人的感觉还是捉襟见肘。

根据土地拥有量,实施适度规模和农牧结合的饲养方式才是中国未来的养猪之路。外来种猪只有在超大规模和高度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的同时才可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然而,采用西方模式饲养外来种猪是对我国生态文明的极大破坏。所以,只有粗放地饲养中国的地方猪种才能实现适度规模和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才能实现中国的生态文明。

5. 无毒猪肉 监测发现:为了追求快速生产,西方养殖模式养成的猪体内存在一定量的毒素,机体无法代谢,表现为营养过剩状态,导致猪肝肾受损,从而影响了猪肉的品质。而采用中国式的饲养模式(粗放饲养)养成的中国地方猪则处于营养均衡状态,机体代谢顺畅,体内无毒素残留,肉质鲜美。家庭农场式的生态养猪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而规模化和集约化只能会让中国的养猪业饮鸩止渴。

 

良种猪和劣种猪的对立不再是简单的科学上的对立,而是文化的对立,是思想的对立;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让外来种猪回去吧,让西方饲养模式在中国销声匿迹,让所谓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寿终正寝;让伟大的东方智慧回归,追溯中华文化的本源,找回中华民族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中国人的思想再次凝聚;“良种猪”的悲剧再也不能继续上演了。

作者: 樊福好(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632

(0)
郭 遠郭 遠
上一篇 2013年12月11日
下一篇 2013年12月13日

相关推荐

  • 打造蛋鸡高产、高品质体系——知鸡、知机、知己

    随着蛋鸡集约化程度不断推进,育种的改良,蛋鸡的生产性能越来越高,2018海兰褐正式进入了“700”时代,现在养殖企业可选择的高产品种和特色品种越多了,然而许多养殖企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的困惑越来越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的品种;自己的设备能养殖什么品种;怎样使自己的设备让鸡发挥更优的生产性能;推进无抗后怎样才能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优势的生产性能后如…

    2018年11月2日 畜牧
  • 禽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蛔虫病

    2 蛔虫病 2.1 病原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禽的小肠内引起而发病。鸡蛔虫呈淡黄色,形如豆芽柄状,故称线虫,体长2.6~11 cm。虫卵呈椭圆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当鸡食入消化道后即感染。 2.2 临床症状 ①病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进行性消瘦,冠、眼结膜苍白,羽毛松乱,啄食羽毛或异物,生长迟缓或停滞,下痢及便秘交替。稀粪中常混有血液,…

    2018年10月9日
  • 【非洲猪瘟专题】西班牙非洲猪瘟根除计划的经验与借鉴

      非洲猪瘟(ASF)于1921年首次被报道,1928年,该病也在南非出现。此后有报道称,1933年到1934年发生于南非的非洲猪瘟疫情共涉及11000头猪,其中8000多头死亡,2000多头销毁,只有862头存活,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该病早期只流行于东非和南非部分地区,而在1957年,该病从安哥拉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虽然很快被扑灭,但在1960年该地区又暴…

    2018年9月12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采样、包装和运输

    采样       ASF的任何实验室检测都始于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调查的目的,例如诊断、监测或无疫认证。对哪些动物采样将取决于抽样的目的。例如,当调查疫情爆发(被动监测)时,应对针对患病和死亡动物,而在检查动物是否暴露于病原(主动监测)时,应对年龄最大的动物进行抽样。 负责抽样(并进行临床检查)的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前应该接受过保定猪的技术…

    2018年8月30日 畜牧
  • 一图解读:养殖场预防非洲猪瘟有四招

    有关调查表明,俄罗斯2008年-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猪瘟疫情中,49.8%的疫情系生猪调运引起,45.6%的疫情系饲喂泔水引起,4.1%的疫情系与非洲野猪/散养家猪接触引起,0.5%的疫情系内部管理不善引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提示,养殖场预防非洲猪瘟有四招。 来源:央视网

    2018年8月29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二)

    访问养殖场时的生物安全 在出发前 从汽车上清除所有不必要的设备。 在后座上划分清洁、污染区域,在车的后备箱里铺上塑料布。 确保随身携带所有必需的设备。列清单是很有帮助的(插文3)。设置消表点所需的设备标准清单很有帮助。在各国的应急计划或防治技术规范中可能有这样的列表。 插文3 抵达时 不应该将车驶进场地(应停放在养殖场入口附近)。  在清洁干燥的表面(最好是…

    2018年8月28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

    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 最好在各地方兽医办公室常备调查所用工具,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理论上设备应包括数码相机、GPS装置和一些快速通讯设备(通常是手机,也可以是对讲机)以及安全包装和运输样品所需的所有物品(GEMP,2011 年)。 通常情况下,是由养殖者或临床兽医报告疑似ASF病例。遇到疑似发生ASF疫情的情况下,在实验室确认前…

    2018年8月27日
  • 【非洲猪瘟专题】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知多少

    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听力丧失, 发绀与运动能力失调,24-48小时内死亡 credit: FAO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猪只突然死亡 credit: FLI 耳翼部针尖状红点散布 credit: FLI 在非洲猪瘟防治过程中,您的行动,关系国家生物安全!   作为普通公民: 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但是一旦引入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此病毒可以在生猪肉长期存活,…

    2018年8月16日
  • 【非洲猪瘟专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速非洲猪瘟排查工作进度

    按照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全中国非洲猪瘟Ⅱ级预警的有关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自8月4日起,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工作。 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派出3个督导组分赴18个区、县(市)现场督察指导落实排查措施。县(区)级兽医主管部门召开紧急会议,传达贯彻农业农村部有关防控非洲猪瘟工作要求,安排部署生猪疫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