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 要: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寄生虫病之一。长期以来,鸡球虫病主要依靠抗生素类、化学合成药类和中草药等药物进行防治,由于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给药物防治带来了困难。文章从鸡球虫生物学特性、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及鸡球虫病的药物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鸡球虫病(Chicken 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属(Eimeria)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原虫病口。该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其发病率达8O%-100%,病死率达2O%-3O.96%,严重时病死率高达8O%,全世界因球虫病所造成的损失每年约2O亿英镑。在养鸡生产中,几乎所有雏鸡饲料中都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我国每年投入预防本病的药物费用平均为每只鸡0.2元~0.3元,每年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费达数亿元人民币,占鸡病全部防治费用的近1/3[1]

一、鸡球虫生物学特性

鸡球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约有l4种,但为世界公认的只有7种,我国已发现7种[2]。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有较强致病性,堆型艾美耳球(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E brunetti)等具有中等致病性。每种鸡球虫寄生部位、生活史也不尽相同。自然感染鸡球虫的病例多是几个虫种的混合感染,与单种感染比较,其致病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球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3个发育阶段。孢子生殖阶段在外界环境中完成;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宿主体内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又存在细胞内和细胞外两个过程。鸡球虫经过3个发育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圈。球虫的生活史为直接发育型,单宿主寄生,鸡是鸡球虫的惟一宿主。鸡通过饲料和饮水摄食孢子化卵囊,在肠腔内释放出子孢子,进入上皮细胞进行繁殖,形成新的卵囊。经过一个潜隐期之后,宿主上皮细胞破溃,卵囊随粪便脱落到环境中进行孢子生殖,然后感染新的宿主。

二、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  目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集约化养鸡场普遍采取控温控湿的措施以及大棚密闭饲养肉鸡.温度和湿度较适宜球虫的发育,使球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北方地区蛋鸡的球虫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6-9月发病率最高[3]

慢性病例增多  临床症状不明显由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等引起的以血便为典型症状的球虫病,比较容易引起养殖业主的注意,从而能够及时治疗。然而,当鸡群感染了致病力较差的种属或轻微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球虫病时,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但慢性球虫可破坏鸡肠道黏膜细胞,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雏鸡和育成鸡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达不到产蛋高峰。由于慢性球虫病不宜被发现,因此造成了对生产性能的长期影响,从经济效益上讲,慢性球虫所造成的损失要比鸡群爆发球虫还要严重[4]

耐药性严重,药物防治失败的病例屡屡发生  目前各地分离的球虫均表现出对各类抗球虫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部分的虫株表现为多重抗药性和交叉抗药性,使药物防治效果下降、防治失败或效果不佳,引起临床或亚临床球虫病屡屡发生;球虫耐药性的日趋严重是导致药物防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

回顾历史,在1939年以前,尚无防治球虫病的有效药物,自1939年Levine PP偶然发现磺胺类药物具有抗球虫作用,Grumbles LC首先用磺胺类药物防治鸡球虫病以来,化学疗法便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并逐渐成为控制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养鸡业的发展,抗球虫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5]

1、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早在2O世纪5O年代就发现了聚醚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具有促进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但其抗球虫活性直到被分离出来,并确定了它的特性后才被人们所认识。该类抗生素中,莫能菌素、拉沙菌素和盐霉素很快被广泛应用于养鸡业。至2O世纪7O年代,聚醚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球虫病药物的支柱,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随着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的广泛应用,球虫也缓慢地、不显著地减弱离子载体的效力,近几年发现有些虫株对离子载体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2、化学合成药物

化学合成药一直是用于养鸡生产的主要抗球虫药物。第一个作为连续(预防)给药的抗球虫药为磺胺喹嚼啉(Grumbles等,1948)。目前,用于养鸡生产的化学合成抗球虫药主要有氯羟吡啶、二硝托胺、氨丙啉、尼卡巴嗪、常山酮、地克珠利、托曲珠利、磺胺喹嗯啉和乙氧酰胺苯甲酯等。实践证明,各种化学合成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引起球虫的耐药性,甚至产生耐药虫株,有时还可对该药的同类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合理使用各种化学合成药。

3、中草药

利用中草药来防治鸡球虫病是解决耐药性的一条好的途径。中药可直接杀死虫体或抑制虫体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提高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中草药以其长时间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并且有促进生长等优点,有望成为解决球虫耐药性的一大突破口[6]

四、鸡球虫病的药物防治方法

1、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抑制和驱杀球虫,以预防鸡球虫病的暴发和流行。养鸡生产中通常选择那些抗球虫谱广、性质稳定,能够提高饲料报酬、促进鸡的生长发育,组织中残留量少的药物。如西药氨丙琳、地克珠利、盐霉素、马杜霉素等。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易导致球虫耐药性的产生,定期更换药种类是提高药效、避免耐药性产生的有效方法。定期换药主要有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两种,但要注意变换的抗球虫药不能属于同一类型的药物,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中草药添加在饲料中对预防鸡球虫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2、药物治疗

在鸡群出现球虫病症状初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喹嚼啉、磺胺氯吡嗪、托曲珠利等抗球虫药物,以抑制和杀灭球虫;如鸡群血便严重时,除应用上述抗球虫药物外,还应添加维生素K进行止血并配合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菌消炎。应用磺胺类抗球虫药时,会抑制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微生物,引起机体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缺乏,故应及时添加维生素,同时还应注意配合应用碳酸氢钠或肾脏解毒药等,以减轻药物对鸡肾脏的副作用。再者用药时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因用量不当而引起中毒[7]

五、展望

鸡球虫从开始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由于鸡球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人们对鸡球虫病及其药物防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8]。但是,迄今为止,虽然人们研制和开

发了多种抗球虫药物控制鸡球虫病的发生,但是该病的危害仍相当严重。药物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防治鸡球虫病的主要武器。药物开发除不断挖掘新药外,需不断地改变剂型、发挥老药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抗球虫药与饲料中其他药物、添加剂的配合使用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williams R B.A compartmentallsed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st of coccidiosis to the world’s chicken production industry[J].Int J Parasitol,1999,29:1209-1229.

[3]孔爱云,庞传文.鸡球虫病及抗球虫药物的临床应用[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1):22-23.

[4]Levine P P.The effect of sulfanilamide on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avian coccidiosis[J].Crnell Vet,1 939,29:309-320.

[5]Laurent F,Mancassola R,Lacroix S,et a1.Analysis of chicken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to Eimeria tenella and Eimeria maxima infection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J].Infection and Immuity,2001,69(4);2527-2534.

[6]彼得L朗.球虫生物学[M].蒋金书,刘钟灵,等,译.广西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索勋,李国清.鸡球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8]孔爱云,林国亭,解爱英,等.鸡球虫病及抗球虫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2)38-40.

(作者:邹赐玺,李曼,梁小军)[/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198

(0)
郭 遠郭 遠
上一篇 2013年11月6日
下一篇 2013年11月6日

相关推荐

  • 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

    (《中国动物保健》周盼伊)2018年12月1日-2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开。 会上,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做了题为《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的报告。 PED主要影响小猪,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EDV防控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入手,其防控难点在于病毒分离困难…

    2018年12月2日
  • 西班牙非洲猪瘟根除计划的经验与借鉴

    在根除非洲猪瘟的过程中,西班牙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动物健康监测中心被OIE认定为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成为OIE认可的3个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之一。虽然非洲猪瘟无疫苗可用,但西班牙借助及时准确的诊断检测和严格有效的封锁扑杀等措施,在根除计划颁布后的10年内即根除该病,成为该病根除历史上的佳话。本文整理了西班牙非洲猪瘟的历史资料及根除计…

    2018年9月29日
  • 重要报告!陈化兰院士组报道家禽疫苗免疫有效阻断H7N9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的感染

    Credit to Hualan Chen’s lab 2013年出现的H7N9病毒在鸡体内复制并在鸡群传播,但并不引起鸡发病,被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些病毒感染人后,可在人体复制过程中获得关键的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从而引起人发病和死亡。H7N9流感病毒自2013年在中国出现后,目前已引起5波人的疫情,共致1567人感染(统计时间段为20…

    2018年9月28日
  • 哈兽研:发现冠状病毒TGEV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IRE1α通路逃逸天然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近日,哈兽研冯力研究员领衔的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逃逸干扰素抗病毒效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这是在今年7月17日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内质网应激(ER stress)调控TGEV感染的研究基础上又取得的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ronavirus TGEV Evades the Type I Interf…

    2018年9月12日
  • 应用纳米管技术进行禽流感病毒早期检测 成果即将商业化

    应用纳米技术对禽流感病毒的早期检测将会很快从研究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纳米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过滤器的角色,捕获禽流感病毒,从而在不依赖抗体的前提下快速确认禽流感病毒。在今年11月5-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举行的家禽技术峰会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授Mauricio Terrones博士将会分享这一研究成果。 这项正在…

    2018年9月11日
  • 全新受体被发现!哈兽研在狂犬病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研究团队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subtype 2,mGluR2)为RABV入侵神经细胞的全新受体,相关研究在病原学权威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病原体》(P…

    2018年7月27日
  • 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公布

    本网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山丹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公布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据悉,相关技术已经确定技术集成单位和试验示范单位,目前已进入技术集成熟化与示范展示阶段。 据了解,十项技术分别为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

    科技 2018年7月23日
  • 购买禽药的10点注意

    目前,农村地区的兽药市场还不是很规范,禽药来源比较复杂,养殖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用上假药、劣质药、过期药或淘汰药。因此,养殖户在购买、使用和保存兽药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为了增长养殖户对兽药的维权知识,保护广大养殖者的利益,购买禽药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把关。  购买禽药的10点注意事项 1、要到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门市购买兽药,要尽量远离价格特低…

    2018年4月9日
  • 普莱柯最大的秘密-持续的创新力

    “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普莱柯过去发展是成功的,那么这成功便源于我们把创新做得更彻底、更持久”——普莱柯董事长张许科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的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柯),是近年兽药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企业之一。 普莱柯拥有一堆亮眼的头衔,除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专题】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的恶性淋巴肿瘤疾病。病鸡干燥羽毛中马立克病毒的感染性,室温中可保持8个月,4℃中可保持7年。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普通化学消毒剂在10分钟内就可将其灭活。存在于鸡舍内的羽囊,皮屑中的MDV及垫料,粪便,尘埃中的MDV,室温下可保持其感染力至少4-6个月。 1、血清型: 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

    2018年2月6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