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干扰素检测技术对奶牛结核病检疫的初步应用

 近年来,天津市奶牛养殖业飞速发展,至2011年底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已成为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牛结核病是一种可以传染人类的牛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1],目前不但成为制约我市奶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卫生安全,开展奶牛结核病的净化工作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市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中一直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进行检疫。但是,该方法技术落后,操作费时费力,而且交叉反应严重,经常出现假阳性结果, 导致我们在结核病净化工作中非常被动。γ-干扰素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即在体外用禽型和牛型PPD刺激牛血,检测释放在牛血中的IFN-γ水平,显著提高了检测牛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该方法在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承认[2-4],成为继变态反应之外的唯一法定活畜诊断技术。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市奶牛结核病的净化工作,我们在用PPD变态反应进行常规检疫的基础上,从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引进了BOVIGAM?誖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检测技术,在奶牛结核病检疫工作中开展了探索性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BOVIGAM?誖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由北京测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 主要试剂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冻干粉,购自黑龙江省生物制品厂,用前按照说明书要求稀释。  1.1.3 检疫奶牛群 10.2万头奶牛,来源于天津市武清区辖区内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1.2 方法  1.2.1 牛型PPD变态反应试验  对武清区存栏的10.2万头奶牛,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9645-2002)》进行牛PPD变态反应试验。在牛颈侧中部上三分之一处剪毛,首先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做好记录,为原始皮厚。然后皮内注射0.1mL牛型PPD稀释液(含2000IU),72h后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量皮皱厚度,做好详细记录,作为反应后皮厚。同时观察被检牛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当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皮厚差(反应后皮厚-原始皮厚)≥4.0mm为阳性反应,无炎性反应且皮厚差<2.0mm为阴性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且2.0mm≤皮厚差<4.0mm为可疑反应。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3年2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853

(0)
刘 少娟刘 少娟
上一篇 2013年5月22日
下一篇 2013年5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