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龙江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策略

 畜牧业标准化工作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其对于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谐,推进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养殖方式向现代集约型养殖方式转变,以及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黑龙江省畜牧业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性畜牧业标准化进程,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和效果。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如: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配套服务能力不强,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足等等。鉴于此,现提出今后一定时期内黑龙江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策略,以供业内同仁借鉴。
  1 强力构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
  组建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对省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组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施畜牧业标准奖励机制,建立畜牧业地方标准制(修)定业务管理体制。对现行的畜牧业地方标准进行清理,解决标准落后、重复和矛盾等问题。建立省、市(地)、县(市、区)各级畜牧业地方标准储备库。加快畜牧业地方标准制(修)定步伐,制(修)定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的地方标准。重视奶牛、生猪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兼顾个别地区和领域的特殊需要。坚持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建设一起抓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涵盖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操作技术规程,并且根据畜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订。按照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组织畜牧业标准的制(修)定,并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的协调统一与综合配套。实施以奖代补、先建设后拨资金的措施,确保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加强畜牧业标准科研,鼓励畜牧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引导、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涉牧单位和部门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畜牧业地方标准,并积极参与国标、行标的制(修)订工作。
  2 积极开展畜牧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组织、畜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畜牧业标准化专家联合推进的运行机制。做好畜牧业系统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普及质量管理知识、标准化知识,提高其业务素质。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会以及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形式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生产者能够认知-认可-应用,把生产者的注意力从单纯的注重产量的提高转移到注重质量的提高上来,把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变为生产者的自觉行动。在各级各类畜牧业科研单位、院校要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的研究与教育工作,培养畜牧业标准化管理人才。发展壮大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畜牧业标准推广实施、示范带动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形成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相对统一的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3年3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704

(0)
刘 少娟刘 少娟
上一篇 2013年5月31日
下一篇 2013年6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